一、經濟貿易學院歷史概況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學院成立于2009年11月。其前身經濟貿易系于2003年初由原工商管理系與財經系合并而成,現任系主任為李琳娜教授。原工商管理系創辦于2000年,系主任為趙寶庫教授,當時開設有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和旅游管理等專業;原財經系創辦于2000年,系主任為王慕之教授,當時開設有會計電算化、注冊會計、涉外會計、證券投資、商務英語和商務秘書等專業。整合之后,原旅游管理專業歸并到現旅游系,原商務外語和商務秘書歸并到現外語系。經濟貿易系成立時學生不到1000人,教師隊伍25人,其中擁有副高以上職稱僅兩人。僅僅兩年多時間的發展,我系現已成為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最大的教學系,學生人數1920人,教師隊伍擴大到63人(其中專職教師34人,特聘、兼職教師29人),擁有副高以上職稱10人,中級職稱44人,師資力量雄厚。開設有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實務、證券投資與管理、會計(注冊、涉外會計方向)、會計電算化、物流管理、連鎖經營管理和法律事務等9個專業。教學設備現有ERP模擬實訓室、國際貿易與進出口業務實訓室,電子商務專業實訓室、企業信息化管理實訓室,廣告制作工作室、會計實務實訓室、物流實驗室、經貿系網管中心、經貿系實習商場、專用多媒體教室等。
二、取得的主要成績
2004年電子商務專業110名學生參加全國首屆電子商務大賽,獲得代表海南省出席全國總決賽資格的三名選手全是我系師生;在全國總決賽中,我系兩名選手榮獲銀獎,一名選手榮獲優秀獎。同時為海南賽區取得了全國電子商務大賽“優秀組織獎”,我系職業資格鑒定所被國家勞動保障部命名為“優秀職業資格鑒定所”。2006年電子商務專業又有兩名學生參加全國第二屆電子商務大賽全國總決賽獲得銀獎。2006年我系《網絡營銷實務》課程獲評國家級精品課程,使我院成為海南省高職高專院校歷史以來唯一獲此殊榮的院校,也是海南省高校歷史以來第二門國家級精品課程。
三、產學研結合的模式
我系產學研結合主要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即充分利用我系各專業的優勢科研項目,主動走出去聯系企業,通過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后,把企業請進我系,聯合起來共同為企業的生產、銷售服務,另一方面也使我系的科研目標更加具有針對性,使我系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現在,我系的實訓實習基地有:海南力神咖啡廠、海口市羅牛山農業綜合開發區、海南第一百貨商場、中國銀河證券有限公司海南營業部、?谔煲纨埣{米科技產品貿易有限公司、海口星運貿易有限公司、經貿系實習商場、海南鼎堅貿易有限公司等。
2006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5]2號)文件精神,為積極推動大學生就業工作,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我系同中國就業促進會、北京中鴻網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聯合開展全國范圍的“中國電子商務就業創業服務工程”,并同時參加建立“中國電子商務就業創業服務工程崗位見習與就業能力實習基地”,我系在學院的支持下已申請到該基地成為我系實習基地,為我系電子商務及相關專業學生、畢業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崗位實習、見習和職業實踐服務。服務工程項目辦公室即將為我系掛牌,在海南省,取得此項資格的唯我系一家。“中國電子商務就業創業服務工程崗位見習與就業能力實習基地”的建設,使我院、我系甚至是我省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能夠在一個全國性的大平臺上更好地開展,將會為我院、我系甚至是我省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做出貢獻。
四、辦學特色
專業理論,專業技能課程的設置以夠用為度。所謂“夠用”,是指讓學生具備、掌握進入某個專業、行業、崗位就職的技能性能力,這是經貿系教學工作必須確保的底線。
經貿系的教學與育人高度統一、渾然一體,教學首先培育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培育學生具有強烈的成就動機。教學過程中,杜絕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注意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樂趣,使學生對學習進入“神馳狀態”,因為興趣、樂趣是最好的教師。
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僅僅是能否進入某個行業、某個專業的入場券,進入某個領域后,能否取得優異的業績,獲得成功,主要不取決于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而主要取決于“情感能力”。 所謂“情感能力”,指是能否識別、控制、駕馭自己的情緒,能否感知、識別他人的情緒并使他人的情緒向自己期待的方向發展。專業知識、專業技術主要面對的是人和物的合作,主要解決人的生存問題,而“社會”的本質除了人和物的關系之外,最主要是人和人的關系問題,懂得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而善于與他人合作,進而能帶動、感召他人一起工作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基于這樣的認識,經貿系特別開設了《情感能力培育》這門選修課。
治學之道,有些事是“學而知之”的,知行統一,有些則是“行而知之”,這就是“實踐出真知”,某些知識不是從書本里能學到的。因此,經貿系十分注重實踐教學。教學計劃上開出的課程,在教學時數的分配上基本上按理論與實踐1:1的比例來安排。非“認知”類的屬于“感受”類型,在第一課堂,教學計劃難以安排難以體現的則有計劃地安排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組建學生社團,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社團平臺讓學生多角度地展示自己,多角度地體驗社會、人生,繼而達到“歷事煉心”的目的。經貿系現有市場營銷協會,電子商務協會,珠算協會,會計學會,經貿系學生記者團,“經貿人”報,系合唱團、系文工團,系足球隊,籃球隊,排球隊等學生社團組織十幾個。
一所好的學校,學生畢業時,學校給他的應是一支獵槍,而不是幾斗米,給的米再多也總有吃完的一天,給一支獵槍,他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隨地獵取,從而取之不盡,用之不絕。
經貿系的辦學方針是:你給我一粒種子,我還你一棵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