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經濟學院是一所以經濟(公共)管理專業和特色專業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創辦于1974年。其前身先后是海口市業余大學、海口職業大學、海口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院2008年3月升格,同時實施本科教育與專科教育。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一萬六千多名,校園面積2288畝(含桂林洋高校區1735畝),建筑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實驗實訓室146間,多媒體教室37間、語音實驗室20間、座位5992個;教學用計算機2482臺,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350萬元;圖書館館舍3.27萬平方米、閱覽座位2128個、館藏圖書136.6萬冊;擁有可容納2600多人的大劇場和現代化的音樂廳與演播廳,七千多座位的標準田徑運動場和多個燈光籃球場、排球場與網球場。
學院下設經濟貿易、涉外經濟、公共管理、旅游、藝術、信息工程、應用技術、繼續教育、國際教育等9個二級學院,基礎課、體育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公共外語等4個教學部;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旅游管理、新聞學、財務管理、交通運輸、音樂表演、藝術設計、電子信息工程、英語、工程管理等11個本科專業和金融管理實務、會計學、空中乘務、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電腦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電子信息工程、商務日語、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工程造價等27個專科專業;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
學院堅持用真誠和待遇吸引人,用事業和環境凝聚人,用精神和制度激勵人,努力營造“凝聚、和諧、平等、包容”的新型人際關系,人才引進措施有力,一批批優秀的人才紛紛加盟。學院董事長曹成杰是“海南省杰出人才”、省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委員;院長李秀生教授曾是長期擔任過國家重點大學黨政一把手的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科技專家;黨委書記張文瑞來校工作前系中共海口市委常委、海口警備區政委,長期從事青年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現有專任教師767名(含外教);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者273名、碩士以上學歷者293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名,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1名,海南省高校教學名師3名,省級先進教育工作者4名,“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十佳”3名;聘請了20多名年輕的具有博士學位的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30多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
自2000年初開始,學院由政府與企業聯辦。聯辦改制以來,學院不僅在規模上實現了快速發展,而且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從2001年起,學院在歷年全省高職高專辦學條件與教學質量檢查中、在全省高校實驗室與圖書館建設評估中,都得到省教育廳的充分肯定與表彰。2005年12月,學院接受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評定為“優秀”等級,這是海南迄今唯一獲得優秀等級的專科院校。學院的計算機、公共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包括2001年以來的大學生英語口語歷次演講比賽,學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06年5月,全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公開教學比賽,我院教師王瑩、陳玉書分別獲得專科組第一名和第二名。2007年12月,學院接受省教育工委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評估,又被評為“優秀”等級。海南省人事勞動保障廳2003—2008年連續六年公布的學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都在94%以上,位居全省高校之首,2006年,被評為“海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單位”。學院黨委曾三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其事跡被編入《先進性在海口》一書中。2007年4月,設在學院的“海南省第五十八職業技能鑒定所”榮獲“全國優秀職業技能鑒定所”稱號。可以說,歷經九年的不懈努力,學院已經打下了較為厚實的辦學基礎,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業已成為大特區高等教育改革與創新的一面旗幟。
學院秉承“科研興校”的發展思路,制定學院科研發展規劃,成立了高教研究室、經濟、旅游、藝術與中華詩詞音樂研究所。在海南高校中率先與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建了旅游研究基地;各二級學院在自主創新的同時,積極與校外研究機構、產業界密切合作,形成和健全了以科研處為一體,四所一基地與院部為兩翼,較為系統的、具有特色的科研組織架構,綜合科研成果顯著。近幾年來,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1407多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和被SCI、EI發表和檢索的論文100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72部,自編教材62部(冊)。在省廳級以上學術會議上交流論文205篇。已批準立項的省級以上研究項目96項,其中國家、部級課題4項,有的課題成果獲國家專利。獲獎著作、論文、藝術作品、多媒體課件有303部、篇(件),其中獲省級一等獎以上64項;董事長曹成杰與傅治平教授合作的專著《教育中人的發現》獲省社科優秀科研成果(著作類)二等獎、全國第六次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副院長張伯敏等教授的15項科研成果獲省、市政府出資的獎勵。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加強。學院出版有《海口經濟學院學報》、《海口經濟學院報》、《竹根泉》等報刊。在2008年全國高職高專學報年會上,學院學報榮獲優秀學報一等獎。
學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努力構建“五雙五互”教育教學新體系,確立學生與社會零適應及與崗位零距離的“雙零”培養目標;堅持封閉式管理與開放式辦學相結合、從嚴治校與人文關懷相結合、制度約束與學生自治相結合,著力培養學生的適應、競爭、創新和創業能力;試行部分專業與相關單位聯合招生或聯合培養,使學生畢業時既獲得國家頒發的學歷文憑,又能取得相關行業的技術等級或職業資格證書。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依托海南的區位優勢與學院的體制優勢,實施校企聯合,拓展“訂單式”培養,先后與海南航空、深圳航空及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三亞喜來登度假酒店、博鰲索菲特大酒店、道通期貨經紀有限公司、海口港、海南電視臺、海口電視臺、海南洋浦實業公司等63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大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搭建了廣闊的平臺。近萬名畢業生以其專業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和綜合素質高而廣受用人單位的青睞。許多學生尚在實習階段,就被用人單位“訂購”。
學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啟迪思維、追求真知、健全心智、完善人格”為教育目標,以“獨立思考、成功實踐”為校訓,以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哲學素質、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專業素質與體能素質”為己任,學生素質高、獲獎多。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學生參加省以上各類比賽獲獎達三百多人(次)。比較突出的有:2003年,學院學生吳鵬舉在省內所有本專科院校的選拔賽中獲得代表海南省參加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口語演講比賽資格,是全國100名選手中唯一的高職高專學生;李璇、許珊珊在海南省第二屆大學生英語演講競賽中分別獲得冠、亞軍;楊娟等4位同學獲得“椰島公主”稱號;魏瑋在首屆中國大學生和平大使總決賽中獲得季軍并與陳思、熊璠一起獲得“世界大學生和平大使”稱號;丁琪繼2005年榮獲世界超級模特環球大賽中國總決賽季軍后,2006年9月又獲得新絲路中國模特大賽季軍;同年9月張旭、姚粟、郭巧在海南省第三屆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口語大賽中一舉奪得前三名,11月姚粟、張旭又分別獲得第三屆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大賽三等獎和優勝獎。
學院代表隊每年參加全國大學生“高教社杯”數學建模大賽成果豐碩,2005-2008年共獲得國家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省級一等12個、二等獎26個、三等獎18個。在2007-2008年兩屆“海南省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中,我院選手共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2個,其中王露同學代表海南參加全國大賽總決賽,以總分第一的優異成績獲大賽特等獎和最佳表現獎,創海南省高校學生參加全國同類比賽歷史最好成績。在“第八屆全省大學英語演講比賽”中,4名選手分別獲得大賽高職高專組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2007年6月在海南省電子設計競賽中,學院代表隊獲得一、二、三等獎各1個;2007-2009年,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海南賽區)中,學院代表隊共獲得一等獎3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5個;在2009年的競賽中,韋三剛、龍順宇、路正宏組成的代表隊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全國一等獎(高職高專組)。
學生李藝丹在“首屆北部灣城市形象大使總決賽”中奪得冠軍; 2007年8月,許平作為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中國區冠軍代表中國與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在2007年首屆世界旅游形象大使總決賽中獲得第四名;楊秋煥在“第八屆CCTV模特大賽”中進入前八強;張翔宇在“法國時尚電視國際模特大賽”中國總決賽(海南賽區)中獲得冠軍;劉芬同學連續三年代表海口市政府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國際版《城市之間》比賽,取得了好成績,本人也獲得“海南省優秀大學生”稱號; 2007年1月宋檣依獲得當年環球旅游小姐國際大賽中國總決賽冠軍,2008年又與王茜朋、張媛媛兩位同學成為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禮儀引導員和貴賓引導員,作為“民族之花”的楊佳佳參加了開幕式國歌合唱和閉幕式節目表演……廣大學子們的出色表現,為學院贏得了廣泛贊譽。
學院還構建了“專升本”與“專接本”立交橋,為有志深造的優秀專科學子提供更高層次的受教育機會。學子們連續五年在全省“專升本”統考中成績突出,遙遙領先于全省同類高校。
2006年3月1日,時任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的袁貴仁同志在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長、省教育工委書記方曉宇陪同下視察學院。
4月19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中央及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和省、市主要領導汪嘯風、衛留成、羅保銘等的陪同下親臨學院視察,對學院的黨建工作、榮辱觀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校園建設等給予了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
2007年12月,教育部派出專家組來學院進行升格本科學院考察;2008年1月17日,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投票表決,學院升本獲得通過;2008年3月26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批準學院由專科升格為本科。從此,學院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學院升本同時也成為海南第一家獨立設置的民辦本科院校。在學院基礎上組建綜合性的海口大學已被列入海口市“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
南中國海的壯闊,五指山的雄偉,萬泉河的秀麗,南渡江的嫵媚,賦予了海口經濟學院無窮的魅力。學院將一如既往地以“教育設施高標準、教學質量高水準、學院形象高品位”的嶄新風貌,開創更好更快發展的新局面,奮力朝著海口大學的宏偉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