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招聘信息 人才信息 行業招聘 高校專區 名企風采 信息專欄 人才社區
跳槽在現代社會是常見現象。有一些人越跳越好,最后找到自己理想的單位和職位;也有些人越跳越糟,最后連自己都不知道需要什么樣的工作了。 三國時期,很多英雄人物也經常跳槽,結果卻大不相同:劉備從“織席販履小兒”變成一國之君,呂布從一名精英分子淪為喪家之犬,趙云在屢次失意后終于成為一代名將。他們到底有什么成功經驗,又有什么失敗教訓呢? 麻雀變鳳凰型:在“處下”中不斷積聚力量三國經典: 話說東漢末年,各地豪強征兵鎮壓黃巾軍。劉備拉到贊助后召集了一批人,也想干出一番事業。劉備先投靠公孫瓚,又投靠了徐州刺史陶謙。陶謙臨死前保舉劉備做了徐州牧,但是呂布逼迫劉備把徐州讓給他。劉備又投靠了曹操,打敗了呂布。他還先后投靠過袁紹、劉表,不斷地聚集力量,最后終于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專家拍案: 有人覺得劉備陰險,其實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在亂世中,他一直都想匡復漢室,但他知道,憑借自己的力量和現有的兩個兄弟不能達到目的,所以,他選擇先寄人籬下來掩蓋雄心,同時也在尋找時機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劉備跟過的每個領導都很重用他,也給他很好的待遇,但劉備并不想依附誰,他只是想通過跳槽來培養自己的實力,有朝一日做大事。所以他一直都以“處下”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目的,在“處下”中積聚力量,在“處下”中百煉成鋼,最后實現自己的野心。所以跳槽對劉備來說是個正確的選擇。 現代指導: 劉備每次跳槽都很有目的性,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現在不少跳槽的人不知道自己真的需要什么就頻繁地跳槽,最后都成了習慣,所以在職場中了解自己并對個人的職業發展進行明確定位是很重要的。 影響個體跳槽的因素有三個:個人因素、組織因素、社會因素。其中個人因素是最主要的。首先,找工作先要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認清自己的發展志向,找自己最感興趣、最喜歡做的工作;其次,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與特長,了解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這個工作。做自己勝任的工作,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取得好的業績,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滿足感;最后,還要在興趣中篩選出自己最適合做的工作,因為自己感興趣的、自己有能力做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揀芝麻丟西瓜型:太重眼前利益會被唾棄三國經典: 三國時有這么一句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可見在人們心目中,呂布是位頂尖人物。呂布起初是丁原手下的將領,后來殺了丁原投靠董卓,之后又殺了董卓。這兩次叛變帶給呂布莫大的好處,他有了地位,掌握了兵權。后因突變,他投靠了袁術、袁紹,一時被重用,一時又被追殺。這時,他得到了兗州地方勢力的支持,起兵對抗曹操,后被曹操擊敗,逃至劉備那兒乞求收留,后趁著劉備外出奪下徐州,最后兵敗,死于白門樓。其一生簡直可以用“跳槽專業戶”來形容。 專家拍案: 呂布還是有值得我們肯定的一面的,他武功蓋世,很能干,是典型的精英分子。但是,呂布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人格上有缺陷:自負、自傲、年輕氣盛、反復無常,誰對他好,能給他好的待遇他就跟誰,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有點見利忘義。 事實上,任何一個領導都不希望有呂布這樣的下屬。有了他,其他的下屬都要被排斥;如果重用他,還要提防被他取了腦袋。 現代指導: 在職場中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從領導者來說,在用“呂布”這類人時,一定要有個分寸的把握,既要用他所長,又要嚴格要求,表揚謹慎,依據事實客觀評價他的業績。 二是從自身方面來看,呂布類的精英應該更好地進行自我分析,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尤其要正視自己的弱點和局限,多聽聽其他人的建議,在全面了解職業和社會的前提下再謹慎選擇跳槽。 “呂布們”的最大問題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而頻繁跳槽正是這一類人尋找人生位置的潛意識需求。職場專家就建議,這樣的人應該最少在一個公司呆3年以上,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認識自己,磨練自己,然后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修正,這就會減少亂跳槽或跳槽后的不利后果了。 良禽擇木而棲型:慎重選擇領導的管理能力三國經典: 趙云原本在袁紹軍中打工,后因袁紹并無忠君救命之心而投向公孫瓚。當時袁紹的公司勢力和規模都遠比公孫瓚大。公孫瓚就問趙云:“為什么棄大就小,來到我這個小公司?”弄得趙云很是灰心,但是他還是很聽領導命令,也很賣力。不久,劉備來到公孫瓚這里,結識了趙云,兩人很投緣又互相敬重,隨后他就投奔了劉備,最后成為西蜀開國功臣,功成名就。 專家拍案: 為什么趙云跳槽被世人表揚呢?因為趙云的跳槽經過慎重選擇,是為了尋找自己愿意全力奉獻的明主,而不是為了利益驅動,所以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趙云和劉備不是一類人,劉備是為了積蓄自己的力量、建立自己的人脈而跳槽,最終目的是自己做領導。而趙云則一心想找個明智的領導,他看中的是領導的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一旦他選擇對了,他是絕對不會再跳的了。 現代指導: 其實趙云的跳槽經歷是可以讓我們借鑒的,現在社會中很多人都是想能夠找到一個明智的領導,只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找到,這時有的人就開始抱怨社會,抱怨自己命不好等等。 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這個領導不是我欣賞的,我就不給他干了。”這時我們不妨學學趙云的心態,平衡地對待這個問題,繼續努力工作。我們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地尋找。